如果要問當今世界銀行最大的危險是什么?很多人可能會說黑天鵝事件?次貸危機?或者匯率暴跌?乃至于房地產崩盤?然而實際情況可能都不是,我們如今最害怕的東西可能是人工智能。最近,人工智能又干了很多的事情,引發了一場對于金融業的全面大恐慌,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機器人搶銀行飯碗時代已來,全面失業潮我們該怎么辦?
一、金融業將被人工智能大面積攻陷
最近,一張來自日本的動圖引發了很多人的關心,在日本的一次葬禮現場,一個身著袈裟的僧侶正在“咚咚咚”地敲著木魚,然而這個僧侶不是面容和藹的高僧大德,卻是一個身著袈裟的“機器人”法師,這個機器人名叫Pepper,穿上一身袈裟,裝扮成僧人的模樣出席葬禮,一次三千。相比一個真僧人一萬多塊錢的出場費,的確可以給好多家庭減少經濟負擔了!
根據日本媒體的報道,相比于機器人僧侶這樣需要人類心靈接受的工作來說,人工智能高速替代的領域會更多,比如說金融這種有客觀標準的領域,人類不僅會被取代,還可能會和機器人差好幾個段位。再比如銀行放貸,大量個人數據可以告訴你這個人是不是都按時還款,有沒有曾經涉嫌欺詐,甚至他的購買紀錄、家人的出入境情況也可以作為參考標準,這樣一個機器人遠比一個信貸員的分析能力強得多。
然而,縱觀世界銀行業的確已經成為了最危險的行當,2017 年 3 月,埃森哲在一個名為“2017 年技術愿景”的報告中表示,技術會改變銀行業,世界上有 4/5 的銀行家認為,AI 將會影響銀行與客戶互動的方式,例如之前需要在柜臺辦理開戶、理財或轉賬業務,現在機器或手機應用就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務。
德意志銀行前 CEO John Cryan 曾表示,AI 算法可以取代德國銀行一半的勞動力。在他任期的兩年半時間里,他裁掉了 4000 名員工,大部分員工的工作都被 AI 算法代替了,而新招聘的員工則多是銷售或研究員。
金融時報做過一份調研,2007 年至 2017 年間,世界十大投資銀行(除了花旗和美國銀行)共裁去了 6 萬名員工。如果用 AI 代替人工的銀行越來越多,意味著接下來裁員數量還會直線上升。于是2018年7月3日,花旗銀行宣布計劃在 5 年內把投資銀行部門的科技和業務人員裁去 50% ,準備用人工智能算法代替他們的工作。
幾乎在同一天的中國2018年7月2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中國銀行業客服中心發展報告(2017)》,這是中國銀行業協會連續第五年發布銀行業客服中心發展報告。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客服中心從業人員為5.12萬人,較2016年降低4%,這4%的員工幾乎都已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了。
無論你承認還是不承認,作為人類最為頂尖的高知識產業金融業已經被人工智能無情的淹沒了,無論是全中國第一家無人銀行,還是五大行裁員數萬人,一場人工智能的失業潮已經在所難免,那么全面金融失業潮來臨我們能做什么?